top of page
乘客阿德

香港中小企結業潮的挑戰與契機: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

中小企結業潮:香港中小企的困境與新生

香港中小企結業潮,結業潮的主要原因,如何改善這困境?挑戰與契機。

内容目錄


| 危機中的新希望


香港近期迎來一波的中小企結業潮,許多商家紛紛結束營業,根據資料顯示,在2024年首季約有20,000間中小企業倒閉。最近,一些知名企業如華潤旗下的華潤堂、南小館等也先後宣布全線結業,退出香港市場。這反映出香港經濟面臨的嚴峻挑戰,也暴露了商家在面對市場變化時的應變不足。然而,同時也有新品牌選擇進入這個充滿挑戰的市場,例如內地知名茶飲品牌霸王茶姬,日本連鎖餐廳松屋及專營漢堡牛排的肉肉大米。本文將分析這一結業潮背後的原因及市場中新的商機,探索香港市場中的新舊更替。



結業潮的主要原因

這次結業潮的出現,源於多重因素交織。以下幾個主要原因值得探討:


1.消費者行為的改變

近年來,隨著內地消費市場的迅速崛起,許多香港市民選擇北上消費。內地的購物選擇多樣且物價較低,使得香港的消費需求逐漸轉移。這直接影響了本地中小企業的經營,尤其是餐飲和零售業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例如,一些內地企業如華潤堂、南小館,曾是香港市民熟悉的品牌,但也因為經營壓力與消費萎縮而全線結業,退出市場。


2.租金與經營成本的壓力

香港一直以高昂的租金著稱,尤其在熱門商業地段,租金佔總營運成本的比重很高。加上人力成本的上升,許多中小企業無法承受這樣的經營壓力。即便是具備豐厚資本的內地品牌,在經歷了租金和人力成本的重重壓力後,也選擇了結業。本地卡拉OK品牌「Sugar K」曾嘗試以平價策略吸引顧客,然而最終也無法持續經營。


3.後疫情時代市場結構的轉變

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結構的影響深遠,香港也不例外。疫情期間,消費者習慣了網上購物和外賣平台,對實體店的需求下降。即使疫情後社會逐步恢復正常,許多消費者依然選擇了更便利的網上購物模式,這使得鴨寮街等電子產品聚集地也出現了不少「吉舖」,表明實體商店在經濟結構轉型中的弱勢地位。



內地品牌的南下挑戰

內地一些知名品牌也嘗試進軍香港,希望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找到機會。疫情後,已有不少內地品牌進入香港開設分店,然而成績卻未如理想。例如,檸濛濛、蘿蔔向南這些大陸著名餐飲品牌,雖然在內地取得成功和擁有強大的資源支撐,但仍面臨經營困難,最終不得不選擇結業,這顯示出即便是有強大實力的企業,在香港市場中也難以避免挑戰。


最近,內地飲品品牌「霸王茶姬」選擇在尖沙咀開店,以豪氣承諾「不滿意就重做」來吸引顧客。然而,這些品牌在內地的成功經驗並不一定能完全適應香港的市場環境。香港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相對較高,但對價格的敏感度也較強,這使得品牌在香港的立足面臨諸多挑戰。



平價策略的失敗案例

一些香港本地企業試圖通過低價策略來吸引顧客,結果雖不盡如人意但嘗試之心值得稱讚。以校長燒肉和剛開業的卡拉OK「Sugar K」為例,他們曾以平價策略試圖吸引顧客,如校長燒肉今年中以「反攻深圳」作宣傳,推出超抵價$88起任飲任食套餐,但可惜的是荃灣店仍於早前結業,未能成功。而Sugar K曾在8月底推出「撐香港,保經濟」的Happy K時光親民價,在指定時間入場及結帳離開,成人只需108元。但同樣也難途結業命運。這些企業因過分依賴低價而忽視了品牌的特質和服務水平,最終無法立足市場,證明了單純的價格競爭並不是成功的關鍵。


網上消費時代的變遷

鴨寮街一向以價廉物美見稱,也是電子愛好者前往尋寶的天堂。但最近連鴨寮街湧現不少「吉舖」,結業的原因可能是顧客的消費模式轉移到網上平台如淘寶或北上消費,令香港街舖失去原有功能,網上消費又不用出門又方便,北上消費又比香港來得便宜,這正正是香港商家目前所面對的巨大困境。


新品牌的進場: 有人"結業"歸故里 有人漏夜趕"開店"

在結業潮中,一些品牌卻選擇在此時進入香港市場,顯示出他們對市場未來的信心與挑戰的承擔。例如,日本連鎖餐廳松屋及專營漢堡牛排的「肉肉大米」都在香港開設了首店。此外,內地飲品品牌「霸王茶姬」選擇在尖沙咀開店,以鋪天蓋地的宣傳和優惠來吸引香港市民的眼球。這些品牌之所以選擇在此時進場,或許是基於對香港市場仍具潛力的看法。儘管市場競爭激烈,但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對餐飲仍有穩定的需求。這些品牌憑藉高品質和差異化的產品策略,試圖在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如何改善這困境?筆者認為有以下三點:


1.創新與高品質服務的必要性

面對這波結業潮,香港商界應更加注重創新和改革經營模式,通過提供高品質的服務和產品來創造更高的性價比,吸引消費者留港消費。與其盲目地跟風鬥價,不如將精力放在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上。憑藉香港一直以來獨特的產品和卓越的服務,仍能維持穩定的顧客群體。如「肉肉大米」強調九州黑毛和牛,力圖以高品質的食材打動消費者。這樣的策略使其在開店初期便能吸引一批注重食材品質的顧客。同樣地,松屋則以其在日本長久的經營經驗為基礎,帶來原汁原味的日本快餐,吸引了一些懷念日本風味的消費者。這樣的高品質定位,讓這些新進品牌能在短期內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對於商家來說,了解顧客需求、精準定位至關重要,應根據市場變化進行調整,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內地的低價競爭模式。


2.拓展線上業務的機會

此外,拓展線上業務也是商家應重視的方向。疫情後,香港的消費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越來越多消費者習慣透過外賣平台和網上購物。許多餐飲品牌通過社交媒體行銷和外賣平台,不僅成功增加了收入,也吸引了更多年輕消費者的注意。在這方面,香港商家應更加靈活,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來提升品牌曝光度和顧客的便利性。


3.堅守性價比原則

同時,香港商家應該堅守「性價比」這一基本原則。雖然內地市場的價格相對較低,但香港仍可以通過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來贏得顧客。例如,一些高品質的咖啡店如Starbucks,即便價格較高,但因為產品的獨特性和舒適的消費環境,仍然吸引了一批忠實的顧客。性價比不僅是價格的考量,更是對產品質量和服務的全面評估。因此,商家應通過合理定價和提高產品與服務質量來滿足消費者需求。



總體而言,結業潮並非香港經濟的末路,而應被視為改革與創新的契機。香港作為美食及創意之都,只要企業能在經營模式上尋求突破,精準市場定位,提升服務質量並堅守性價比原則,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可持續發展,讓香港重新煥發活力。正如松屋和肉肉大米等新品牌的進場,他們的進駐不僅僅是看中了香港市場的商機,也是一種對香港市場未來的信心表現。



免責聲明: 以上只一般是建議,如遇特殊問題,還是先諮詢專業人士獲取意見。

Comments


bottom of page